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金山网讯 做好污水收集处理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周岳新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管理”的建议被大会主席团确定为重要建议。
全力攻坚打好污水收集攻坚战,构建污水管网“毛细血管”,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住建局作为承办部门,从排水管理体制、海绵城市试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等方面进行办理和答复。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现场赴京口、润州等地现场调研相关项目建设,听取建议意见等方式,全力督办该重要建议的办理。目前,通过重要建议办理,镇江污水管网收集能力和处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瞄准核心目标,让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的实施意见》、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办《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2020年度核算结果及“十四五”分年度目标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镇江2021-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分年度目标分别为64.6%、70.5%、76.3%、82.2%、88%,其中丹阳市2024年力争达到100%,句容市、扬中市2025年达到100%。
根据镇江南高北低的地理条件和高密度老城区的现实条件,结合多年的建设经验,镇江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源头雨污分流与末端截流调蓄相结合”的污水治理模式,雨污合流区域主要表现在城郊接合部、城中村和非市政管养区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真人百家家乐app,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镇江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领导小组,计划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截至2022年底,市本级累计完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32个,占城市建成区面积56.38%。2023年,镇江建成14个达标区,总面积29.04平方公里,年底达标区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4.8%,到2025年将超过80%。
市政污水管网同步发力,完善系统“主动脉”
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镇江新建市政污水管网31.1公里,累计完成市政污水管网缺陷修复4988处。
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镇江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加快推动在建工程进度,按时保质完成谏壁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一期提标工程、丁卯-谏壁污水互通管工程、古运河溢流污染综合整治等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利长远的项目。结合城市更新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中村、老旧小区等区域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实施雨污管网混错接、漏接整治和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努力实现雨水不添堵、河水不倒灌、污水不溢流。同时,提升智能化管护水平,按照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要求,完善管网信息动态更新、共享机制,实现高效数字化管理。
全面整治劣V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2023年以来,镇江稳步实施“333”行动,开展管网规范化科学化检测修复,持续进行源头排水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有序完善。我市坚持每季度对全市建成区120条水体开展监测评价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函告责任主体整治。
2022年市本级累计完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32个,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6.38%。2023年,14个计划达标区已全部进场整治,并于年底完成任务目标。2023年实施12条劣V类水体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目前,10条工程性措施整治水体全部完成,2条管理性措施整治水体已制定长效管理方案并推进落实。计划到2025年年底,建成区120条水体全部消除劣V类。
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管理”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污水管网建设资金需求大、工程量大、施工和管护难度大,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难中求进、认真办理,我市污水管网收集能力和处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会议要求,坚决落实省委、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排除万难加快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加强统筹、突出重点,全面系统开展各项工作;注重品质、强化监管,守牢质量底线;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杨飚 郑联轩 谭艺婷)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浚县第二污水处理厂 鹤壁市利用国家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实施污染物减量化工程
8月10日,记者从鹤壁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办公室了解到,2015年至2017年,鹤壁市利用国家节能减排奖励资金支持淇县、浚县实施污水处理新建、扩建工程,两县共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5万吨/天,其中淇县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天,浚县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天。在淇滨区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城乡垃圾收运体系不断完善。
污染物减量化是鹤壁市建设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的5项内容之一。污水处理厂可将收集的污水集中处理,降低水中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进而实现污染物减量排放。
位于淇县朝歌街道南杨庄村的淇县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2017年12月建成投用,截至今年7月底,已处理污水595万吨。“扩建后,我们县城的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日处理3万吨增加到6万吨。”淇县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负责人郭金良说,该项目总投资9057万元,其中利用国家节能减排奖励资金1250万元。二期主要处理铁西工业区工业废水和小部分生活污水,现在的处理能力完全能满足需求。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河渠中,可用于灌溉。郭金良说,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实施中水回用项目,实现循环利用。
浚县在国家奖励资金支持下,实施了浚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和浚县黎阳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共增加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天。按照淇县、浚县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计算,每年可减排化学需氧量6022吨、氨氮525.65吨。
8月8日,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新建成的污水处理站已进入试水阶段。在污染物减量化方面,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办公室除了支持县城扩建、新建污水处理厂,还支持淇滨区农村垃圾治理和环境综合提升项目真人百家家乐app,上峪乡桑园村便是受益者之一。淇滨区上峪乡经济办主任辛柬说:“新的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后,污水处理能力达500吨/天,完全能满足目前桑园村村民及商户的需要。”
辛柬介绍,桑园村原有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50吨/天,随着近年来桑园小镇景区的成功开发,商户和游客越来越多,为了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国家节能减排奖励资金的支持下,上峪乡在沿淇河3个村庄(桑园村、白龙庙村、老望岩村)建设了村级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了垃圾池,投放垃圾桶、垃圾车,形成了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同步建设的村级污水处理站,使该区域生活污水、商户餐厨废水等通过污水处理站处理,有效保护了周边淇河的生态环境。
据了解,淇滨区农村垃圾治理和环境综合提升项目实施后,通过在农村新建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购置垃圾压缩设备、运输车辆,形成了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运转模式,为淇滨区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了良好环境。
鹤壁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办公室项目管理科科长原丽介绍,通过实施污染减量化项目,深化工业污染防控和治理,强化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推进农业、农村环境保护,鹤壁市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的双重目标。
记者手记:建设治污工程,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扩大环境容量的重要手段。鹤壁市建设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期间,在国家奖励资金的支持下,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雨污分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系列项目,在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同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